《孤島驚魂:原始殺戮(Far Cry Primal)》的時間設定,是史前1萬年前的冰河期,當時歐亞還有北美大陸還處于非常寒冷的氣候下,北方冰原覆蓋,北美大陸和歐亞大陸之間的海峽還處于冰封期(所以倆塊大陸還有陸路相連),長毛猛犸象和劍齒虎滿等各種史前巨獸地爬。
PS:猛犸象和劍齒虎滅的確滅絕于差不多1萬年前(他們的確是和原始古人經常打交道的,而不是有些動畫片里那種人類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空純假的),伴隨著人類迅猛崛起,人口暴漲、人類活動加劇,氣候迅速變暖,等等,一系列因素導致這些史前巨獸食物短缺、數量猛減,直至滅絕。
游戲中的三大早期文明(實際上他們還稱不上文明,只能算得上部落,因為文字在這個時代還沒有誕生,沒有文字,文明還處于醞釀狀態),Wenja、Udam、Izila,共同混跡在這片史前巨獸滿地爬的大地上,演繹著相互關聯的各種故事。
Wenja、Udam、Izila這三個部落都很有特色。
Izila文明
文明進程最高的,其實并不是主角所在的Wenja,而是太陽的后裔(靠...這個詞放在這里怎么感覺這么別扭)------Izila!
相對另外那兩家捏泥巴的鄉下蠻子,Izila已經觸摸到了金屬文明的曙光,因為掌控著火焰這份秘訣,他們已經屬于早期青銅文明了。游戲里面唯一的一家能加工巨石,建造神廟、村落的文明。而且是唯一的一家已經進化到農耕時代的文明。
因為跨入了農業文明,所以人口上限暴漲,唯一一家擁有大量大型村落的文明。地理位置,被安排了南方(熱帶)。超級崇拜太陽神。建造了太陽神神廟,經常用活人作為祭祀品獻祭。
身上涂著青藍色的油泥,喜歡各種面具造型。
讓人能直接想到的參照原型,就是古瑪雅文明、和古埃及文明(都是石材建筑大師、都崇拜太陽神、都地處熱帶等等)。
不過我更傾向于古瑪雅這個原型,因為涂滿身體的青藍色油泥、活人獻祭太陽神、面具文化、身上飾品的樣式等等,這些細節更接近古瑪雅(請各位有興趣的話看看一部2006年的電影《啟示錄》)。
Udam文明
然后來說說這個Udam,游戲設定生活在北方,寒帶,生活條件最嚴酷的地方。文明程度最低,甚至人種進化程度最低,身材樣貌上保留了大量古猿的特征,眉骨非常突出、腦袋上尖(腦容量小)、身材異常粗壯高大、體毛非常發達(一副大猩猩樣)。
建筑風格就是.....處于嚴重落后穴居文明時代,地面上的造的小茅草房毫無審美風范,粗獷、簡陋就是唯一特征。(呃.......你能對半穴居文明的建筑審美能有啥期待啊.......噗)
沒啥宗教信仰,只有原始生殖崇拜。(PS:那個被Udam當神像的女性雕像----------原型是發現在德國的制造于3萬多年前的女性形體雕像,帶著典型的原始人生殖崇拜特征)
論文明程度,處于石器+骨器時代,對比Izila這種城里人,Udam就是山溝溝里爬出來的。純狩獵文明,沒有農業,也沒有游牧業。視所有長肉的動物(包括其他種族的人)為獵殺對象,對吃人這個重口味愛好毫不掩飾,不僅不為恥,反而以吃掉別的種族(弱者)為榮。
原型?(肯定是獸人族)哈哈,這里不是魔獸世界。其實我看見Udam的第一眼,就突然閃過了一個原始族群------尼安德特人。大家可以去搜索一把“尼安德特人”(據研究稱,他們有食人族嫌疑-------但只能證明他們吃過人,并不確定食人是否屬于他們的常做的買賣)
Wenja文明
OK,剩下一個,就是我們的主角:Wenja!
按照我的標準,Wenja的文明程度要低Izila很多。Wenja還處于農業早期----采集。+狩獵的文明程度。屬于半農半狩獵的游牧文化。還沒有進化到金屬文明。只是石器+骨器文明階段。
沒有大量的人口,所以就沒有大量大型村落,更沒有巨型石材建筑的神廟(因為還只會玩泥巴和木頭,玩不起石材)。宗教屬于薩滿巫醫流的自然崇拜階段。沒有成體系。
原型很好找,非常接近印第安部落文明形態(還有北歐早期的游牧文化時代-------比如日耳曼蠻子時期)。
在孤島驚魂 原始里面,居住地區被安排在中間,溫帶,正好夾在Udam和Izila之間,被兩邊追殺。最后一VS二,把兩邊都搞定。PS:其實育碧對三大部落的設定,是糅合了史前1萬年人類早期所有古部落文明的特點。
現實中,這些部落是生活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的,相互間基本沒有接觸過的。育碧把他們糅合在了孤島驚魂 原始這塊幾十平方公里的小世界中。產生里無數的沖突和交集,人和人之間的、人和動物之間的。
總之,這次被育碧做的蠻不錯的。
PPS:經過好幾代驚魂的歷練,育碧在野外世界的刻畫功力已經上了好幾個樓層的檔次。植被的密集度、明暗光效、動物世界的豐富度在孤島驚魂 原始里面都有了極大的發展。帶上狗狗在森林里面奔跑,非常有一股正呼吸著森林空氣的真實感。
補充一個:語言
因為對游戲中的古人說的語言很好奇,所以特地去查了一下,他們到底用的是哪種語種。發現原來是育碧專門請了一堆人類語言學家,湊在一起發明的歐洲古語。
之前看過一些玩家的帖子,說游戲里古人的說話很像英語,許多動物的名稱,比如老虎,英語發音是“泰格”,游戲里面叫“提甘”,非常接近,明顯就是泰格的變音。猛犸象在游戲里面叫“蠻莫夫”,跟英語里面的發音“蠻莫司”基本一致了,也是變音。
但英語不是古語種,英語的歷史只有幾百年,最多一千年。
其實吧,育碧請的這些古語言學家,所參考的語種范圍,英語并不在其中,而應該是大量借鑒了包括古日耳曼語在內的各古歐洲語。PS:日耳曼人就是德國人的祖先。(但兩者還是有區別的,古日耳曼語和德語,也是有區別的)
我是聽到“不”這個詞時,第一反應,這些人說的不揍是德語么。德語的“不”是“奈”的發音,游戲里面這個“奈”發音上跟德語完全一致。
然后再聽聽,德語味道越來越濃。(但能聽出來肯定不是德語),所以我估計是對古日耳曼語的借鑒比例比較高!
結語:
這真的很好的說明了,國外游戲和國內山寨游戲的本質區別。國外的游戲好歹人家是做過研究的,知道原始人類喜歡搞圖騰崇拜,所以喜歡在身上用顏料涂抹一些花鳥野獸的圖案
知道那個時期大都是自然經濟,自給自足,所以基本上沒有交換的需要,自然就不會有大規模的部落產生,都是些零散的小部落。
農耕文明為啥比其他文明有優勢,就是因為農業生產需要人和人之間的合作,很多戶人家共用一個水井,形成紐帶,交流多了就有文字的產生,文字就是文明的基石。
所以國外的游戲做得好不是沒有理由的,就算是幻想題材,也有很多現實背景,通過玩游戲,可以領略很多豐富多彩的文化。(本文作者:游俠論壇linkshiao)
游戲截圖:
瀏覽量:02016-07-01
瀏覽量:02016-03-31
瀏覽量:02016-03-17
瀏覽量:02016-03-03
瀏覽量:02016-03-02
瀏覽量:0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