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射擊游戲比第一人稱游戲增加了更多的動作元素,比如翻滾、攀爬、疾跑、格斗等,在使用各種技能的同時,玩家還能觀察到自己角色流暢的動作,增加了游戲整體的流暢感與爽快感。下面盤點本世代十大優秀的動作射擊游戲系列。
1.戰爭機器
本世代系列作品:《戰爭機器》、《戰爭機器2》、《戰爭機器3》、《戰爭機器:審判》
《戰爭機器》發售于2006年年末,也就是Xbox 360發售一年后以及PS3上市當年。因此這款游戲對于微軟和Xbox 360來講承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背負著沉重的使命。這款在當時被稱作當之無愧意義上的“次時代”作品帶給玩家們的不僅僅是跨入“次世代”的視覺震撼,更多的則是改變了整個第三人稱動作射擊游戲領域。諸如“第一部真正次世代水準的游戲”、“動作射擊類游戲的又一次革命”、“業界的嶄新標準”、“業界標桿”等等稱號已經不足以形容這款偉大的作品,我們只需記住馬庫斯和他的鏈鋸槍足矣。
《戰爭機器2》是目前“戰爭機器”系列銷量最高的作品,獨占平臺高達663W的銷量足矣證明這款作品的偉大。《戰爭機器3》是正傳三部曲的終結,加入了全新的合作模式和多人模式。作為前傳的《戰爭機器:審判》游戲設定在《戰爭機器》1代故事劇情15年之前,也就是事變日之后的故事。因此本作作為正統劇情的補充和詮釋將整個戰爭機器的故事脈絡串聯起來。
《戰爭機器》系列能在主流游戲界眾多的射擊游戲中脫穎而出,除了上述所說的幾個特點之外,游戲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戰爭機器》中,玩家和玩家的隊友不再是其他游戲的的“高大全”形象,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普通士兵。熱血,沖動,滿口臟話,身穿破損的盔甲,手持重火力武器在殘垣斷壁間跟丑陋的獸人進行激烈戰斗。游戲中的人物看上去粗陋無比,然后正是這種真實的形象刻畫才讓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你會看到游戲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其致命的性格缺點,但正是這樣你才會喜歡上這些可愛的人物。看到他們倒在血泊之中時,你會奮不顧身的沖上去拉起你的隊友然后大罵一聲“FUCK”再賞獸人們一個電鋸盛宴。戰友情,基友情,這也許這才是《戰爭機器》系列所想帶給玩家們的吧。
2.生化危機
本世代生化危機系列作品:《生化危機5》、《生化危機6》、《生化危機:啟示錄》、《生化危機:浣熊市行動》
曾經的《生化危機》系列是一款徹頭徹尾的恐怖動作冒險游戲,但到了三上真司離開capcom之后,《生化危機》的繼任者將游戲打造成了一盤美味卻無甚營養的大雜燴,在《生化危機5》中竹內潤還不敢過分放開手腳徹底改造,到了《生化危機6》經小林裕幸上手,游戲已經被徹頭徹尾的改造成了一場適合吃爆米花喝可樂的好萊塢火爆動作射擊大片,在《生化危機6》中你能玩到《使命召喚》系列的電影化過場,《戰爭機器》系列的掩體射擊,《神秘海域》系列的成熟鏡頭運用,《戰神》系列的華麗BOSS戰,《火爆狂飆》系列的火爆追車大戲等等,但凡主流游戲的成功要素,你都能在《生化危機6》中玩個遍。
這不就是所謂的美味可口讓人吃之難忘的關東煮嗎?一大鍋熱情騰騰的濃湯中撈出一串串美味小丸子,這個是肥皂和普萊斯,電影游戲fans請吃好,那個是馬庫斯,TPSer請吃好,還有這里,這個是奎托斯,沉迷于boss戰的fans吃起來一定大呼過癮,那邊還有德雷克,愛看電影的玩家也會滿意......
因此對于那些初次接觸生化危機或者對生化危機前幾部只聞其名的玩家來講,這是一款足夠優秀的好游戲,出色的游戲品質,豐富的游戲內容,厚道的游戲流程。但對于那些老鳥來講,似乎就不怎么滿意了,缺失了生化危機系列的靈魂,按照這個尿性發展下去,生化危機前幾部確立的嚴謹科學觀,精巧的謎題設計和恐怖氣氛營造已經面臨岌岌可危的地步......但在《生化危機:啟示錄》中我們卻驚訝的發現,那個傳統的生存恐怖游戲——生化危機又回來了,較高的難度,有限的彈藥,密閉狹窄的空間,解謎和戰斗,尤其是恐怖氣氛的回歸,這一切都讓老玩家為之瘋狂。
不過新問題也接踵而來,難度大,視角暈,鏡頭設置不完善等等問題再一次將一個血淋淋的事實擺在制作者面前——一萬個玩家心中有一萬個生化危機,制作者永遠無法照顧到所有玩家的心情,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照顧大多數玩家,因此“生化危機”系列變得越來越動作,越來越快餐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所謂變則被噴不變依然被噴,這是一個沒有辦法的事實,因此我們只能緬懷三上大神在第四開發部時的“生化危機”系列那種整個后來所有《生化危機》系列都不再具備的游戲精神——就是玩家依靠對聲音文字的感知能力在一張一弛突然出現的精神刺激中展開豐富想象力。最后那個外包的《生化危機:浣熊市行動》雖然口碑較差,但銷量卻讓卡婊十分滿意,也是卡婊外包作品中少有的成功之作。
3.細胞分裂
本世代系列作品:《細胞分裂:雙重間諜》、《細胞分裂:斷罪》、《細胞分裂:黑名單》
多年前,《細胞分裂》一代以Xbox獨占游戲的身份誕生,以其在當時最頂尖的動態光影效果引起強烈關注,同時也填補了Xbox玩家因缺乏《合金裝備》而在潛入類游戲上出現的空白。《細胞分裂》系列并不是潛行動作游戲的鼻祖,但它絕對是這個游戲類型中獨樹一幟的佼佼者,以著名軍事小說湯姆·克蘭西(Tom Clancy)名號為招牌,在近未來的假想間諜活動中,塑造了山姆·費舍爾(Sam Fisher)這位永遠不會被美國政府承認其存在的超級特工。
作為最新作品的《細胞分裂6:黑名單》由《刺客信條》美女監制Jade Raymond率領的育碧多倫多工作室主導制作,上海育碧與其他全球工作室協作。歷時四年,盡心制作。在游戲風格上較之“斷罪”有了很大的變化,雖然正面沖突戰斗依然無比精彩火爆,但本作回歸經典的潛入要素,可以說只有全程潛入暗殺才能更好地體味到本作的精髓和樂趣。不同潛入路線,多樣化的潛入殺敵方式讓該系列重回潛入風格。當然喜歡正面沖突的玩家也不會失望,優秀的射擊手感和多樣化的武器選擇也能讓你體會到一流的射擊體驗。總之“黑名單”將“斷罪”和“混度法則”的優秀要素完美結合,同一關卡能讓你用不同方式多次通關,是不是找到了《殺手5:赦免》的感覺?至于和“合金裝備”系列的對比,這一向是一個仁者智者的話題,爭論不休沒有絲毫意義,能從兩款同樣優秀的游戲中玩到不同的樂趣才是我們玩家應該選擇的!
4.合金裝備
本世代合金裝備系列作品:《合金裝備4:愛國者之槍》
《合金裝備4:愛國者之槍》是《合金裝備》系列首次登陸PS3平臺上推出的獨占游戲。故事的舞臺是戰場。時間是《合金裝備2:自由之子》5年后。索利德·斯內克(Solid Snake、固體蛇)再次成為主角。滿分神作不用多做解釋。
5.馬克思·佩恩
本世代馬克思·佩恩系列作品:《馬克思·佩恩3》
幾年前當我打穿《馬克思·佩恩2》的時候,我一直在感慨為什么小馬哥命途如此多舛,倒霉指數堪比萬年死神小學生的小馬哥(小學生至少還開了后宮,而小馬哥的注定孤獨一生)失去了妻子、孩子、信任的同伴、紅顏知己,經歷了數不清的陷害、背叛、卷入陰謀、甚至還有不得不面對手刃同袍的狀況......歷經3年多的跳票后,闊別八年之久的馬叔終于回來了,面對著游戲中那個一臉老相的“布魯斯·威利”,屏幕這邊的我們是不是也在感慨歲月匆匆物是人非呢?或許,這也是馬叔的命運吧,就像MGS中的Snake,活下去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獲得自我救贖......
《馬克思·佩恩3》跟前作相比有很大的區別。在解決掉二代那個令人深惡痛絕的紐約黑幫富二代之后,馬叔經朋友Passos的介紹,來到巴西圣保羅擔任富商Rodrigo Branco的私人保鏢。游戲不再是紐約那些破舊的公寓和陰暗的人行道,取而代之的是充滿異域熱帶風情的環境、熱情如火的巴西女郎,以及上流社會的紙醉金迷,燈紅酒綠。不過顯然制作組不會讓馬叔在這里安安穩穩的混退休金,序章一開始,在富商Branco舉辦的上流人士雞尾酒舞會上,一群全副武裝的犯罪分子劫持了馬叔的雇主和他的腦殘拜金妻子Fabiana,隨后的事件更是一步步將馬克思引入一個更加險惡的環境......
6.死亡空間
本世代死亡空間系列作品:《死亡空間》、《死亡空間2》、《死亡空間3》
《死亡空間》最初于2008年發行游戲第一作,游戲以出色的恐懼感和極致的壓抑孤獨感作為賣點,輔以復雜的世界觀設定和游戲劇情,在游戲推出后大受歡迎,然后衍生出小說、漫畫、動畫等多種類型作品。時隔三年,《死亡空間2》不僅保留了前作的手感和關卡設計,更在畫面和恐怖氛圍的渲染上有了更大的突破。不過到了《死亡空間3》中,游戲已經變成了一個依靠好萊塢大片級別的火爆場面和大量動作要素渲染的略帶恐怖氣氛的動作射擊游戲!對《死亡空間3》來講,純密閉空間恐怖游戲并非長久之道,而突突突槍槍槍雖然無腦但卻能吸引更多的玩家從而養活開發商......雖然死亡空間系列的老fans們可能會因此不滿,但能發展更多的玩家購買游戲,這也是一種全新的成功!
7.殺手
本世代殺手系列作品:《殺手:血錢》、《殺手:赦免》
隨著《殺手:契約》的熱賣,“殺手”系列在全球已經賣出了1000萬份,成為了Eidos名下銷量最好的游戲之一,Eidos也越來越重視這棵“搖錢樹”,“殺手”系列游戲有著不同于傳統動作射擊游戲的地方在于游戲在進行過程中有著高度自由化的路線選擇,玩家可以正面突突突或者制作一場意外去干掉目標人物。《殺手5:赦免》在很多細節上進步相當多,畢竟這款游戲距離前作也有六年之久了,如果無法挑起老玩家的共鳴,那看來再出續作的機率幾乎等于零。
部份游戲中的射擊手感也比前代好,至少不會發生一把霰彈槍就能轟到破關,因為只要做錯一件事被發現的話,條子就會舉槍上前盤查,此時你也只能假裝投降再趁機反制殺害,這些新的系統都是舊作所沒有的。再加上優秀的關卡設計和精妙的游戲流程,對于追求完美的玩家來講一定會仔細研究每一關的最優通關路線和暗殺方式,同時不俗的收集要素要這款游戲耐玩度十足!
8.失落的星球
本世代失落的星球系列作品:《失落的星球》、《失落的星球2》、《失落的星球3》
《失落的星球》作為Xbox 360和CAPCOM高清世代的首批作品,游戲制作人稻船敬二另辟蹊徑,以原創的科幻背景和硬派射擊風格吸引很多玩家的關注。僅僅數月就狂銷百萬套,因此續作的誕生就是理所當然之中,可惜《失落的星球2》在游戲關卡設計上沒有什么創新,再拋去畫面和聯機部分之外還真找不到太突出的亮點。第三部在歐美制作團隊Spark工作室的重新包裝下再次面世。
Spark這家工作室,其出身名門,跟Infinity Ward一樣是從EA的《榮譽勛章》制作組獨立出來的公司,曾經制作過《使命召喚:決勝時刻》(《使命召喚》初代的資料篇,登陸PS2和Xbox平臺),但該作的評分、口碑、銷量都處于使命召喚系列中的墊底位置。后來又制作過《轉折點》、《傳奇潘多拉》兩款不論口碑還是銷量都是更爛的游戲,隨后差點破產倒閉。只能在通過Kickstarter網絡融資維持生計的同時制作幾個游戲樣品向個大游戲發行商推銷,希望借此翻身。其中一款虛幻3引擎制作的第三人稱射擊游戲DEMO被卡婊看中,隨后獲得了卡婊的資金支援開始對公司重組制作《失落的星球3》。當然因為該公司開價很低,這也是卡婊看中其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今天的卡社認為,只要想辦法在口味上討好歐美玩家,就能在海外市場有所斬獲,卡婊在海外的收入一直高于日本本土,但這絕對不代表他成為了一家歐美公司。公司高層對發展方向產生錯位,盲目尋找歐美代工廠,特別是找那些開價低廉,實力不強中小公司和處于發展期,經驗匱乏,要練練手的新公司,從而造成了卡婊今天產品質量的整體大幅下降。
玩家再也體驗不到那種真正的“卡式風味”,隨著高清游戲的普及,特別是在XBox360平臺上歐美廠商方面出品的無數優秀突突突大作的夾擊下,這款游戲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滑鐵盧。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失落的星球》是一個缺乏靈魂的品牌,它們從誕生之初的目的就是為了先發制人搶占市場,缺乏后續規劃在游戲性方面也沒有什么革命精神可言,不可能像“光環”那樣升華為文化現象抑或“戰爭機器”那樣的為TPS帶來革命化改變。卡婊,該醒醒了!
9.正當防衛
本世代正當防衛系列作品:《正當防衛》、《正當防衛2》
《正當防衛》是標榜高度自由的動作射擊游戲,游戲舞臺十分廣大,因此玩家除了步行移動之外,也能駕駛各種交通工具移動,包含戰斗機、氣墊船、滑翔翼、各類車輛等,進行廣達陸海空范圍的大冒險,而且游戲的任務關卡也非常自由度,并融入大量的新武器,可以殺得痛快。《正當防衛2》故事發生在前作的幾年后,作仍然由Rico Rodriquez作為主角,繼續之前的發泄和破壞。
10.幽靈行動
本世代幽靈行動系列作品:《幽靈行動:尖峰戰士》、《幽靈行動:尖峰戰士2》、《幽靈行動:未來戰士》
“幽靈行動”系列在現今無腦的射擊游戲領域里令人感覺眼前一亮,尤其是科幻題材下的潛入元素和強調戰術配合與小隊合作讓玩家一旦上手便不可自拔。《幽靈行動:尖峰戰士》故事背景設定在2013年,美國陸軍開發了可部署的“全能戰士系統” 集復雜尖端科技,可讓單兵變成終極戰斗武力組合之計劃;“全能戰士系統”結合了先進武器系統、衛星通訊裝置并強化了其存活性,使之成為一項完整的戰斗系統,并準備好投入實戰以驗收成果。《幽靈行動4:未來戰士》,在歷經長達兩年的不斷跳票后發售,游戲支持多人作戰,多種職業可供選擇,本作屬于幽靈行動系列的正統續作,旨在打造多人游戲的王者。
上一個: 《骷髏女孩》游戲系統與評測
瀏覽量:02013-11-29
瀏覽量:02013-11-29
瀏覽量:0201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