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些年游戲行業的愈漸火爆,許多年輕玩家都紛紛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而韓國政府對此格外在意。在今年5月,韓國議員Shin Eui-jin就曾提出過將游戲與酒類、毒品、賭博一同劃為四大成癮類事物,并嚴加管理。 隨后,韓國精神成癮醫學會積極跟進此事,認為應使用四大成癮法管理線上游戲,敦促盡早立法。
前幾日,韓國政界召開了“4大中毒預防管理制度討論會”,其中將游戲與賭博,酒,毒品列同歸為4大中毒物質,并將制定相關的法規。
這一系列舉措遭到了韓國游戲業的強烈抵制,并且得到了不少用戶的支持。然而,“游戲毒品論”的推進在韓國卻沒有半點止步。有分析認為,這或許和“網癮戒除”這一產業背后巨大的利益鏈條有關……
韓國游戲業:成癮醫學會游戲毒品論背后的“集團利益”
在今年5月提成將游戲、毒品劃為同類的韓國議員Shin Eui-jin被曝曾是醫學教授,加之韓國“成癮醫學會”對此事的推動,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韓國游戲業者稱,成癮醫學會如此支持成癮相關法案,或許是因為一旦制定成癮相關法案,他們便能從成癮診斷及培養治療專家中獲得利益。
有一位游戲業相關人士表示:“有人認為醫學界覬覦的不是四大成癮法實施后設立的基金,而是規范成癮后產生的利益,甚至醫學界里也有研究結果指出游戲并非成癮現象。成癮醫學會的主張僅能代表部分利益團體的單方面主張,各界其實相當好奇將游戲斷定為成癮的理由是什么。”
“戒網癮”業務究竟有多賺錢?每人每月花費5000元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很多家長不惜重金送孩子去“治療”。基于父母最迫切的這點需求,“戒網癮”的相關經濟依靠游戲產業的發展,找到了生存空間。
17173記者在網上搜尋關鍵字“戒網癮”,僅第一屏就出現了多家醫療機構或現私人學校的廣告。這些機構多以“封閉式管理”為主打,宣傳“讓孩子獲得新生”。
不得不承認,許多青少年因為在游戲上失去自制力而導致沉迷,通過一定程度的隔離、集體生活,能夠擺脫對游戲的依賴。但這樣的“治療”值得家長們花費重金嗎?
根據人民網2010年的一篇報道,各種“戒網癮”機構往往花費不菲。以早些年鼓吹“電擊療法”的Y教授為例,報道中稱,學員收費總體平均大約在每人每月5000元左右。而在這里“治療”過的“網癮孩子”,截止2010年已接近3000人。
而時常在媒體、微博上鼓吹“游戲毒品論”的T教授,根據報道,其2008年舉行的一場“戒除網癮”夏令營(共5天4晚),向每個學員家庭需收取4800元,全國各地共接受家庭約為8000個,收入不菲。
爭議從不來在游戲成癮 而在該不該靠妖魔化游戲來獲利
其實,合理安排時間,健康地參與游戲,從來都是社會各界一致的聲音。不管是國內的各種X教授也好,還是韓國的“XX醫學會”也罷,他們受到爭議的原因都不在游戲是否會“成癮”身上,而是在于這些個人或機構對“游戲”這一名詞偷換概念式的刻意妖魔化上。
游戲,作為一種有利有弊,或者,即使退一萬步講,利弊難以控制的事物,和電視、網絡等娛樂行為一樣,都有可能給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但是把“游戲”這一概念單純地等同于毒品、賭博這類完全有弊無利的東西,大力鼓吹甚至妖魔化游戲的負面效應,再配合上“網癮治療”相關產品的后續宣傳,這樣利用部分家長無知心理獲利的行為,讓許多人感到不恥。
瀏覽量:12013-11-19
瀏覽量:02013-11-18
瀏覽量:12013-11-15
瀏覽量:02013-11-14
瀏覽量:02013-11-09
瀏覽量:0201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