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歐美游戲廠商做的游戲都屬于大作類型,無論是畫質、游戲性等各方面,都做得非常精良,其中也有非常多著名的游戲,但是游戲做得好,似乎并不代表能很好的盈利,在“吸金”這方面,似乎遠不如亞洲游戲廠商來得精明。
近日,外媒Gamesbeat刊文評論歐美游戲與亞洲游戲的差異。文章觀點激進,稱歐美游戲廠商日薄西山,無法為投資者帶來利潤,盈利能力相距亞洲同行18個月到2年。
“《GTA5》和《使命召喚》確實賺錢,但在北美和歐洲,像這樣的主機或PC游戲屈指可數。事實上,如今移動游戲更吸金,尤其是在亞洲,它們創造的價值超過任何一款主機或PC游戲。”文章寫道。
作者援引投資銀行Digi-Capital總監蒂姆·梅勒(Time Merel)的話,解釋歐美與亞洲游戲的差異。“在想象力和創新方面,美國和歐洲仍然強大。”蒂姆·梅勒說。“可如何利用游戲賺錢?對于這門科學的了解,歐美廠商落后中國、日本和韓國同行18個月到2年。”
據市場研究公司NPD集團2012年的一份數據報告顯示,當年亞洲游戲市場收入規模達到360億美元,而美國和歐洲則分別只有200億美元。“這是因為,與更具創新能力的英美等國游戲廠商相比,亞洲公司更擅長使用免費游戲商業模式。”考慮到這一點差異,蒂姆·梅勒不無悲觀地表態,稱歐美公司要想取得與亞洲同行今天一樣的商業成功,恐怕得等到2015年。
文章指出,在今天的美國和歐洲,傳統零售游戲仍然主導主機和PC平臺,但越來越多的廠商設計游戲時會考慮免費模式。分析師凱特·巴里認為,無論Xbox One、PS4還是Steam等平臺,未來都將出現更多免費游戲。
“免費游戲模式大勢所趨。”作者寫道。“但話雖如此,北美和歐洲游戲能否復制亞洲游戲的成功仍然有待觀察,畢竟,彌補兩年的落差并不容易。”
瀏覽量:12013-11-19
瀏覽量:02013-11-18
瀏覽量:12013-11-15
瀏覽量:02013-11-14
瀏覽量:02013-11-09
瀏覽量:0201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