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WCS 2013韓國區的比賽上,小將Dear首次殺入GSL S級比賽就拿到了冠軍,在他之前,只有年僅16歲的Life做到過。回顧韓國《星際爭霸》的歷史,年輕選手奪冠并不在少數。
Life 2012年 GSL冠軍 15歲
Maru 2013年 OSL奪冠 16歲
Dear 2013年 GSL奪冠 19歲
Bisu 2007年 MSL奪冠 18歲
Flash 2008年 OSL奪冠 16歲
職業生涯太短
致選手年輕化大家普遍認為,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不長,所以盡早地進入這個圈子,能有更多的黃金期,也相當于變相地延長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然而對比一些傳統的體育項目,無論是足球還是籃球,30歲左右的選手比比皆是,這在電子競技中很難見到。
雖然也有Nestea這樣的選手,28歲的時候才拿到人生第一個有分量的冠軍,但是這樣的例子少之又少。伴隨著年紀增大,反應變慢以及一些生活上的壓力會大大影響到選手的實力。所以,如今的電競選手,顯得越來越年輕。
選手年齡小 是否也有弊端?
Dear、Maru這類的選手無疑是成功的,他們是年輕一代的代表。但是除了他們,還有很多年輕選手甚至都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就已經離開了這個舞臺。他們往往被人們寄予了厚望,同時有著不一般的天賦和更多的時間來證明自己。然而一些過大的壓力和過多的偏愛是否反而害了他們?在他們身上,我們似乎更多看到的是“不成熟”的字眼。
比賽中的抗壓能力較差
為人處世時不夠成熟
面對行業內一些誘惑時無法抵抗
取的好成績后容易盲目自信、驕傲
如今的電競選手已呈現一個年輕化的趨勢,這也是電子競技游戲的本質所決定的,這又會給電子競技的發展帶來怎樣的變化?
上一個: 《前線任務:進化》PC平臺也會發布
下一個: 《前線任務:進化》宣布9月17日上市
瀏覽量:02016-07-06
瀏覽量:02014-09-11
瀏覽量:02013-10-23